什麼是「一手」?金融交易中的基本單位概念

在波動頻繁的金融世界裡,無論是買賣個股、操作外匯,還是涉足黃金或加密貨幣,所有交易行為都建立在一個看似簡單卻至關重要的基礎上——「一手」。這個詞不僅是市場上通用的交易單位,更是投資者衡量規模、計算成本與控管風險的第一步。若對「一手」缺乏理解,即使是微小的誤判,也可能導致資金大幅波動。
「一手」,在專業術語中也稱為「合約量」或「交易批次」,它的存在讓市場運作更為規範與高效。試想,若沒有一個統一的最小交易單位,股市中可能充斥著零星的1股、3股買賣,外匯市場也難以界定每筆交易的實際規模,這將使清算、報價與風險計算變得極其複雜。正因如此,「一手」扮演了金融交易中的「標準化模組」,確保買賣雙方在同一基準下進行互動。
這個制度背後有三大核心價值:
- 標準化交易: 所有參與者依循相同規則,減少歧異與誤解,提升市場透明度與流動性。
- 便於計算: 從成交金額、潛在損益到所需保證金,皆可透過「手數」快速換算,節省決策時間。
- 風險管理基礎: 投資者可根據自身資金狀況,選擇合適的手數,精準控制每一筆交易的曝險程度。
「手數」的觀念起源於傳統證券市場的大宗交易習慣,早期機構投資者常以「一批」為單位進行交割,久而久之演變為今日各類金融商品的標準化設計。對於剛接觸市場的新手來說,掌握「一手」的定義,就如同拿到進入金融世界的鑰匙,是構建穩健投資策略的起點。
「一手」在股票市場是多少股?各地區差異一覽

股票市場中的「一手」,指的是交易的最小整股單位,但這個數量並非全球統一,而是因應各地市場特性與歷史背景有所不同。投資人在跨市場操作時,若忽略此差異,極可能因誤判交易規模而產生資金配置失衡或手續費偏高的問題。
台灣股市將「一手」稱為「一張」,每張固定為 1000股。此制度長期以來穩定運作,有利於大型法人進行調度,同時也方便散戶計算持股成本。值得注意的是,台灣證券交易所自2020年起開放零股交易,允許投資人買賣1至999股,讓資金較少的族群也能參與高價股投資。相關交易細節可查詢 台灣證券交易所投資人常見問題。
相較之下,香港股市的「一手」則極具彈性。不同個股的交易單位可能從 100股、500股到2000股甚至更高 不等。此設計主要考量股價差異:高價股(如騰訊、港交所)通常一手股數較少,以降低參與門檻;而低價股則可能設定較多股數,避免交易過於零碎。因此,投資人每次下單前,務必查閱該檔股票的上市資料或透過券商平台確認「每手股數」,以免因誤判而導致資金不足或交易失敗。詳情可參考 香港交易所資訊。
中國大陸A股市場則採用相對統一的標準,每「一手」等於 100股。此規範簡潔明確,有利於資訊系統處理與投資者記憶,也與國際上「圓股」(Round Lot)的概念相近。
美國股市雖也以100股作為傳統的「圓股」單位,但其最大特色在於零股交易的高度普及。多數券商如Fidelity、Charles Schwab與Robinhood皆支援碎股買賣,投資者可僅用幾美元購入知名企業的部分股權,例如0.2股蘋果或價值50美元的特斯拉股票。這項創新大幅降低了投資門檻,尤其適合年輕族群與長期定投者。
以下為主要市場股票交易單位對照,幫助投資者快速掌握全球差異:
市場 | 「一手」名稱/概念 | 通常股數 | 備註 |
---|---|---|---|
台灣股市 | 一張 | 1000股 | 提供零股交易 |
香港股市 | 一手 | 100, 500, 1000, 2000股等 | 依個別股票而異,需查詢 香港交易所資訊 |
中國大陸股市 (A股) | 一手 | 100股 | |
美國股市 | Round Lot | 100股 | 廣泛支持零股交易 |
掌握各地交易單位的差異,是跨市場投資的基本功。例如,一位習慣台灣1000股一手的投資者,若未查證便直接下單港股,可能誤買遠超預期的股數,導致資金調度困難。因此,無論是自行下單或委託經紀商,都應事先確認交易單位,確保每一筆操作都在掌控之中。
外匯交易中的「一手」:標準手、迷你手、微型手詳解

外匯市場的「一手」與股票不同,它代表的是交易貨幣對的合約規模,而非固定股數。由於匯率波動幅度通常較小(例如每日變動僅數十個基點),若以單一貨幣單位交易,盈虧幾乎可以忽略。因此,外匯採用大宗合約制,讓價格微幅變動也能產生有意義的報酬。
為因應不同資金規模的交易者,外匯市場將「一手」細分為多個層級:
- 標準手(Standard Lot): 代表 100,000單位 的基礎貨幣。這是機構與專業交易員常用單位,適合資金雄厚且風險承受力高的投資者。例如交易1手歐元兌美元(EUR/USD),即代表買賣10萬歐元。
- 迷你手(Mini Lot): 為標準手的十分之一,即 10,000單位 基礎貨幣。此單位平衡了交易規模與資金需求,是多數一般投資者的首選。
- 微型手(Micro Lot): 僅為 1,000單位,適合初學者或小資金測試策略。即使帳戶僅有數百美元,也能以此單位實戰演練。
- 納米手(Nano Lot): 部分經紀商提供更小的單位,僅 100單位,讓交易極度精細化,幾乎可視為「零手」交易,極大程度降低風險。
這樣的分級制度,使外匯市場具備高度包容性,不論是資金龐大的基金,還是每月儲蓄的小資族,都能找到適合自己的切入點。
手數類型 | 基礎貨幣單位 | 合約量 (手數) |
---|---|---|
標準手 (Standard Lot) | 100,000單位 | 1.00手 |
迷你手 (Mini Lot) | 10,000單位 | 0.10手 |
微型手 (Micro Lot) | 1,000單位 | 0.01手 |
納米手 (Nano Lot) | 100單位 | 0.001手 |
如何計算外匯「一手」的價值與點值?
在外匯交易中,「點值」(Pip Value)是計算損益的關鍵。一個「點」(Pip)通常指匯率小數點後第四位的變動(日圓對為第二位),而點值則代表每點變動所產生的實際金額損益。
計算公式如下:
點值 = (一個點的變動 / 匯率) × 合約量
以實際情境說明:
情境一:交易歐元兌美元(EUR/USD)
假設當前匯率為1.1000,點變動為0.0001。
– **1標準手(100,000單位):**
點值 = (0.0001 / 1.1000) × 100,000 ≈ 9.09美元
實務上常簡化為每點約10美元。若匯率上升50點,即獲利約500美元。
– **1迷你手(10,000單位):**
點值 ≈ 0.909美元(約1美元)
– **1微型手(1,000單位):**
點值 ≈ 0.0909美元(約9美分)
情境二:交易美元兌日圓(USD/JPY)
假設匯率為140.00,點變動為0.01。
– **1標準手(100,000單位):**
點值 = (0.01 / 140.00) × 100,000 ≈ 7.14美元
可見,點值會因貨幣對、匯率與手數而異。現代交易軟體通常自動顯示點值,但理解其計算邏輯,有助於投資者在手動評估風險時做出更精準的判斷。若想深入學習,可參考 Babypips 等平台提供的教學資源。
黃金與其他大宗商品交易的「一手」單位
大宗商品市場同樣依賴「一手」制度來標準化交易,特別是在期貨與差價合約(CFD)中,每張合約都明確標示其代表的實物數量。
* **現貨黃金(XAU/USD):** 國際市場上,1手通常代表 100盎司 黃金。若當前金價為每盎司2000美元,則1手合約的名義價值高達20萬美元。為降低門檻,多數經紀商提供迷你手(10盎司)與微型手(1盎司),讓一般投資者也能參與。
* **原油期貨(如WTI或布蘭特):** 每手合約代表 1000桶 原油。此規模龐大,主要面向機構或專業交易者。部分平台亦推出迷你原油合約(500桶或100桶),提升個人參與度。
* **現貨白銀(XAG/USD):** 1手通常為 5000盎司。由於白銀單價較低,需更大數量才能達到與黃金相當的交易規模。
值得注意的是,期貨合約的「一手」不僅包含數量,還規範了交割月份、最小跳動點(tick size)與結算方式。投資者在下單前,務必詳閱交易平台提供的合約規格書,避免因理解落差而產生誤判。
加密貨幣交易的「一手」概念:更彈性的單位
加密貨幣市場打破傳統金融的框架,其交易單位極具彈性。與股票或外匯不同,現貨交易中幾乎不存在統一的「一手」定義。
多數交易所允許投資者直接輸入欲買賣的「幣數」,例如0.5 BTC、2 ETH或1500 DOGE。由於比特幣等主流幣種可分割至小數點後八位,等同於無限細分的交易可能。這項特性讓投資者能精確控制投入金額,即使只有100美元,也能買進價值相等的加密資產。
此外,零手交易在加密領域已是常態。這種模式不僅降低參與門檻,也促進定投策略的實行,例如每週自動購買10美元的以太幣,長期累積部位。
然而,在衍生品市場如永續合約或期貨中,「一手」的概念重新出現。例如,某平台的BTCUSD合約可能定義1張為0.001 BTC,此「合約單位」即相當於傳統的「一手」,用以標準化槓桿、保證金與結算流程。因此,儘管現貨市場自由度高,衍生品仍需透過標準化單位來維持市場秩序。
為何理解「手數」對投資者至關重要?風險管理與資金規劃
「手數」不只是交易單位,更是風險控管的開關。錯誤的手數選擇,可能讓一次微幅市場波動就吞噬整體資金。
首先,手數直接決定「每點風險」。以外匯為例,1標準手EUR/USD每點約10美元,若市場反向移動100點,損失達1000美元;但若使用1微型手,同樣波動僅虧損10美元。對資金有限的投資者而言,後者提供足夠的容錯空間。
其次,手數與保證金、槓桿密切相關。高槓桿雖能放大報酬,但也放大風險。例如,1:500的槓桿下,1標準手僅需約200美元保證金,看似划算,但若未控制手數,輕微逆轉即可能觸發強制平倉。
舉例來說,一位擁有1000美元資金的新手,若貿然交易1標準手EUR/USD,僅需200點反向波動就可能面臨帳戶歸零。但若從1微型手起步,每點僅0.1美元風險,即使判斷錯誤,損失也相對可控,有利於累積實戰經驗。
因此,合理的手數選擇,是保護資本、延長學習曲線的關鍵。建議新手優先採用最小單位交易,待策略成熟後再逐步調整規模。
零股交易與「一手」概念的未來趨勢
隨著金融科技進步,傳統「一手」的絕對地位正受到挑戰。零股交易的興起,特別是在美股市場,讓投資者不再受限於整股單位。
此模式允許購入0.1股、0.05股,甚至直接設定投資金額(如每月投入200美元於蘋果股票)。這對高價股尤為重要,例如波克夏A股單價逾50萬美元,若無零股機制,一般投資者根本無法參與。
零股交易帶來三大優勢:
- 降低門檻: 小額資金也能配置多元資產。
- 提升資金效率: 無需為湊整一手而保留過多現金。
- 促進分散投資: 可平均分配資金至多檔股票,降低單一標的風險。
儘管如此,「一手」在期貨、外匯等衍生性商品中仍不可或缺,因其涉及交割與風險對沖,需高度標準化。但在現貨市場,特別是股票與ETF,零股交易已成為主流趨勢,未來將進一步推動金融普惠。
常見問題 (FAQ)
「一手」在台灣股票市場具體是多少股?
在台灣股票市場,「一手」通常被稱為「一張」,固定代表 1000股 股票。此外,台灣股市也提供零股交易,允許投資人買賣不足一張的股票(1股至999股)。
外匯交易中的「標準手」、「迷你手」和「微型手」各代表多少資金量?
- 標準手 (Standard Lot): 100,000單位基礎貨幣。
- 迷你手 (Mini Lot): 10,000單位基礎貨幣。
- 微型手 (Micro Lot): 1,000單位基礎貨幣。
- 部分平台還有納米手 (Nano Lot): 100單位基礎貨幣。
黃金交易的「一手」通常是多少盎司或克?
在國際現貨黃金(XAU/USD)交易中,「一手」通常代表 100盎司 (troy ounces) 黃金。部分經紀商也提供迷你手(10盎司)或微型手(1盎司)的交易。
加密貨幣交易是否也有「一手」的概念?它是如何定義的?
加密貨幣現貨交易通常沒有固定的「一手」概念,而是直接以「幣」的數量進行交易,且支持小數點後多位的分割。這使得交易單位非常彈性。但在某些加密貨幣衍生品(如期貨合約)中,可能會設定類似「一手」的合約量。
了解「手數」對新手投資者進行風險管理有何重要性?
了解「手數」是新手投資者進行風險管理的核心。它直接決定了您每點價格波動所承擔的盈虧,並影響所需保證金與槓桿的運用。選擇合適的小手數(如微型手)能有效降低交易風險,避免因過度槓桿而導致資金快速虧損,為新手提供學習和適應市場的緩衝空間。
如何計算外匯交易中「一手」的點值(Pip Value)?
點值計算公式為:點值 = (一個點的變動 / 匯率) * 合約量
。例如,交易1標準手EUR/USD (100,000單位),當匯率為1.1000時,一個點的變動為0.0001,則點值約為 (0.0001 / 1.1000) * 100,000 = 約9.09美元。
不同國家或地區的股票市場,「一手」的股數為何會不同?
「一手」股數的差異主要源於各國交易所的歷史習慣、市場規模、股票價格範圍以及監管規定。例如,香港市場的股票價格差異大,因此「一手」股數彈性較高,以適應不同市值股票的交易。這種差異旨在平衡交易效率與市場流動性。
零股交易的盛行,是否會取代傳統的「一手」交易模式?
零股交易的盛行正在挑戰傳統「一手」模式,尤其是在股票現貨市場。它降低了投資門檻,提升了資金利用效率。雖然傳統「一手」概念在期貨、外匯等衍生品市場仍將是標準,但在股票現貨市場,零股交易的靈活性使其成為越來越受歡迎的選項,未來可能與傳統模式並存,甚至在某些方面逐漸取代其主導地位。
除了股票、外匯和黃金,還有哪些金融產品會用到「一手」的概念?
許多衍生性金融商品,如期貨、選擇權、差價合約(CFD)等,都會使用「一手」或「一張合約」來定義其標準交易單位。例如,原油期貨一手可能代表1000桶原油,股指期貨一手代表一定數量的指數點值。這些單位都有助於標準化交易和風險管理。
如果我資金有限,應該選擇哪種「手數」進行交易比較合適?
如果資金有限,建議選擇最小的交易單位。在外匯市場,應優先考慮微型手(0.01手)甚至納米手(0.001手);在股票市場,則應利用零股交易。這樣可以將每次交易的風險降到最低,讓您有足夠的學習和試錯空間,而不至於快速耗盡資金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