清晨六點,手機鬧鐘還沒響,客廳卻傳來窸窸窣窣的聲響。我揉著惺忪睡眼走出房間,看見媽媽坐在沙發上,眉頭深鎖地盯著平板。
「媽,這麼早?」我走過去,只見她點開證券APP,頁面上顯示著密密麻麻的數字。「怎麼了,為了一點點股息,妳連覺都睡不好?」

媽媽嘆了口氣,指著螢幕上她持有的那檔電信股。「你看,這檔股票上週公布除息了,很多人都說要在除息日賣出,說什麼這樣可以領到股利,又避開股價下跌。可是我怎麼看,總覺得怪怪的,真的有這種好事嗎?除息日賣出,到底葫蘆裡賣的是什麼藥?」
這句話,我相信在台灣許多家庭的早餐桌上,都曾經是熱議的話題。尤其在除權息旺季,各式各樣的「投資聖經」或是「內線消息」滿天飛,其中「除息日賣出」這個操作,更是不少新手投資人好奇的策略。然而,這看似精明的「一魚兩吃」,真的可行嗎?作為一個在金融市場摸爬滾打十五年的老兵,我想,是時候好好聊聊這個許多人心中的疑惑了。
想像一下,你辛辛苦苦種了一棵蘋果樹,終於等到果實成熟,掛滿枝頭。現在,你面臨兩個選擇:一是等蘋果完全熟透,把它們摘下來,然後繼續照顧這棵樹,等待明年更多蘋果;二是把蘋果摘下來的同時,連樹都砍掉賣掉,說是既能拿到蘋果,又能拿到賣樹的錢,這樣真的划算嗎?這就是「除息日賣出」最直觀的比喻。
首先,我們得搞清楚「除息日」這個關鍵詞。它不是隨便哪一天,而是公司為了分配股息給股東,訂出的「基準日」。在這個日期之前買進股票並持有到當天收盤,你就是有資格領股息的股東。換句話說,你拿到的股息,是來自於公司的「獲利分配」。這筆錢,原本就是公司資產的一部分。
那麼,為什麼許多人會直覺地認為「除息日賣出」是個好策略呢?這主要源於一個常見的迷思:他們以為股價在除息日後會下跌,但他們已經「領到」股息,所以可以「無痛」避開下跌。然而,市場運作的邏輯並非如此簡單。

根據台灣證券交易所的規定,當股票在除息日這天開盤時,它的「參考價」會自動向下調整,調整的幅度就是這次所發放的每股現金股利。舉例來說,如果一檔股票前一天收盤價是100元,每股配發2元的現金股利,那麼在除息日當天,它的開盤參考價就會變成98元。這就好像你的錢包裡有100元,你把其中2元拿出來放進另一個口袋,你總共的錢並沒有變多,只是分成了兩部分而已。
這個「除息參考價」的機制,是為了公平性而設計的。股價的「下跌」,並非真正的市場看壞而導致的價值減損,而是因為公司把部分的價值以現金股利的形式分出去了。所以,你在除息日賣出股票,固然可以拿到股息,但你賣出的股價,也已經因為股息的發放而被調整了。兩相抵銷之下,你的總資產(股價賣出所得+股息)理論上是不變的。
或許你會問,那如果我在除息日賣出,隔天股價馬上漲回來,我不就賺到了?這個嘛,想像一下你跟朋友打賭:「下雨天叫不到計程車」,結果真的下了大雨,你立刻衝出去,心想計程車一定很好叫。但事實是,大雨天計程車更難叫到。股價的回升(或稱「填息」)需要市場對公司未來營運的信心、資金的流入以及整體大環境的配合,並非賣出就能「預言」成功。
回顧歷史,這種「領息又避跌」的錯覺,在不同的市場情境下都曾讓投資人產生誤判。例如,在2008年全球金融風暴時期,許多公司即使發放了股息,其股價也因為大環境的劇烈震盪而持續下探,遠遠超出除息造成的影響。那時候,投資人關注的不是能不能「填息」,而是「能不能保住本金」。在那個大熊市中,除息日賣出並非萬靈丹,反而可能因為頻繁交易而增加手續費和交易稅的成本。
講到這裡,你可能會想,那這樣「除息日賣出」是不是就完全沒有意義了?倒也不是絕對,但它的「意義」往往不是你想像的「賺價差又賺股息」。
* **唯一可能「考慮」的情況:短期資金需求**
如果你的確在除息日後有急迫的資金需求,而你又不想等到股息入帳(通常還要等幾個工作天),那麼在除息日當天賣出,可以讓你更快地拿到資金。但這並非為了「獲利」,而是為了「流動性」。⚠️ 專家提醒:如果短期資金周轉困難,運用除息日賣出策略前務必三思,是否真有必要犧牲長期投資的潛力,以及承擔頻繁交易的成本。
* **稅務考量(通常不是「除息日賣出」的主因,但相關)**
台灣的股利所得會合併課稅,如果你所得較高,領到的股利可能需要繳納較高的綜合所得稅。有些人會考慮用分開計稅的股利分離課稅方式,或是透過參與海外股票或基金,將股利所得轉化為資本利得來規避稅務。但這些策略與「除息日賣出」這個特定操作並無直接關聯。其實,根據2022年財政部公佈的相關規定,對於股利所得的課稅方式,還是要根據個人綜合所得總額來判斷適用哪種方式對自己最有利。
資深財經專家王老師曾指出:「許多投資人對於『除息日賣出』的誤解,在於他們忽略了市場的有效性與價格調整機制。股利發放是公司價值的一部分轉移,並非憑空多出來的收益。頻繁的短線操作,往往在交易成本和稅務上侵蝕了獲利的空間。」王老師強調,除非是極為特殊的個人資金考量,否則對於追求長期穩健報酬的投資人而言,這種策略通常弊大於利。

那麼,我們應該如何看待除權息呢?
從一個更宏觀的角度來看,除權息其實是公司營運狀況與股東回饋意願的展現。對於長期投資人來說,他們看重的是公司的基本面、未來的成長潛力,以及持續穩定的獲利能力,股息只是他們持股過程中獲得的額外回報。這就像種樹,你希望的是樹能長得更高、結更多的果子,而不是每年都在計算如何「摘掉這次的果實後,立刻把樹賣掉,然後再買一棵新樹」。
我們也可以換個情境想像:假設你現在手上有一筆資金,你投資了一間每年穩定配發股息的績優公司。如果僅僅因為「除息日賣出」的迷思,你就把股票賣掉,然後可能在幾天後又想買回來,這不僅增加了手續費和證交稅(這些都是交易成本,會侵蝕你的利潤),更可能錯過了股價填息甚至創新高的機會。尤其對於需要長期持有才能達到成本優勢的存股族而言,這種操作無疑是畫蛇添足。
這也讓我想起朋友小美最近的提問:「我聽說有些國際經紀商,像Moneta Markets億匯這類平台,提供期貨或差價合約(CFD)交易,那他們的股息怎麼算?我在那裡交易股票CFD,除息日賣出有差嗎?」
這是一個很好的問題,因為它把我們從傳統的股票市場拉到了更廣闊的金融商品領域。確實,在股票差價合約(CFD)或期貨這類衍生性金融商品中,它們反映的是標的資產的價格變動,而非實際持有股票。因此,當標的股票除息時,CFD的價格也會進行相應的「股息調整」。這意味著,如果你持有股票CFD,你通常會收到一筆與股息等值的現金調整,或者在價格上直接體現。所以,在這些平台上,除息日賣出與否,其效果與實際股票類似,都是已經考慮了股息的價值調整。
像Moneta Markets億匯等平台,多提供多元的交易選擇和槓桿條件,供不同類型投資人使用。但需要特別注意的是,這些平台上的差價合約交易,通常伴隨較高的槓桿,這意味著潛在的利潤和虧損都會被放大。這與我們在傳統股票市場討論的除息日賣出是完全不同的風險級別。資深交易員陳先生認為:「選擇與Moneta Markets億匯這類國際經紀商合作前,最重要的是審核監管資訊與資金管理保障,並清楚了解衍生性商品的運作機制和高槓桿的風險。切勿將股票的配息邏輯,直接套用到高風險的槓桿交易上。」
回到我們除息日賣出的主題,總結來說,我會給出以下幾個實際的建議:
1. **釐清投資目標:** 在做任何交易決策之前,先問自己,你投資這檔股票是為了什麼?是為了長期持有領股息?還是短期賺取價差?「除息日賣出」這個策略,對於長期股息投資者來說,幾乎沒有意義;對於短線交易者,它的潛在獲利機會也很低,反而可能增加交易成本。
2. **別被短線誘惑:** 股市中充斥著各種看似聰明的「快速致富」捷徑,但大多數時候,它們都只是迷思或陷阱。除息日賣出,在大部分情況下,都屬於這類「看起來很美」但實際操作起來可能不賺反虧的策略。
3. **計算真實成本:** 每次買賣股票都會產生手續費和交易稅。如果你頻繁地在除息日前後進行買賣,這些看似微小的費用累積起來,會是一筆不小的開銷,直接侵蝕你的潛在獲利。根據2023年台灣證券交易所的數據,小額投資人若頻繁交易,其交易成本佔總資金的比例,遠高於大型法人,導致獲利空間被壓縮。
4. **專注公司基本面:** 最好的投資策略,永遠是回歸到公司的本質。一家有前景、獲利能力強、經營穩健的公司,即使短期內因為除息而股價調整,長期來看,它的價值終究會回歸,甚至不斷創新高。我們應該把精力放在研究這些「好樹」上,而不是糾結於如何「最有效率地採摘這次的果實」。
5. **認識風險與流動性:**
* **風險提醒一:** 盲目跟風「除息日賣出」策略,可能錯失後續的填息行情,反而讓你的資金因為頻繁交易而消耗在手續費與稅金上。股市的波動性是常態,沒有任何操作可以保證規避所有風險。
* **風險提醒二:** 許多人誤以為除息日賣出能「完美避險」股價下跌,但若市場情緒不佳或公司基本面惡化,股價可能跌破除息參考價,甚至難以填息。⚠️ 專家提醒:投資永遠存在風險,切勿將任何單一操作視為絕對的避險策略。市場趨勢和公司基本面才是決定股價長期走向的關鍵。
* **風險提醒三:** 對於不熟悉衍生性商品和高槓桿的投資人,若貿然涉足像Moneta Markets億匯這類平台提供的CFD交易,務必先透過模擬帳戶練習,並徹底理解其風險。⚠️ 專家再次強調:高報酬往往伴隨高風險,不懂的商品不要碰,這是金融市場不變的鐵律。
媽媽聽完我的解釋,若有所思地點了點頭。她說:「所以說,這除息日賣出,聽起來是個小聰明,但實際上可能連小便宜都佔不到,是嗎?」
我笑著說:「媽,投資的智慧,常常不在於追逐短期的『小聰明』,而在於對基本邏輯的理解和對長期價值的堅持。就像您種菜一樣,春耕夏耘,才能秋收冬藏。想著在除息日賣出,不如把精力放在選對『種子』,好好『澆灌』,等待它長成參天大樹,自然能年年有豐厚的收穫。」
說著,窗外已是天光大亮,新的一天又開始了。而對於投資人來說,每天都是學習與成長的好時機。